we-need-to-talk-about-kevin02 

IMDB連結: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 凱文怎麼了

看電影之前不知在廣告還是簡介中瞥見“自閉症“三字,
預期的是一齣心理分析暨家庭倫理電影,呈現眼前卻是純然的、極度的驚悚。
對我來說,最令人毛骨悚然的電影不絕對是血腥暴力噪音;
心理程度的壓迫,完全摸不著頭緒的邪惡,和詭譎的氣氛才是使我尖叫出聲的理由。

此片兼具兩者。行為上的驚悚:血液,屠殺,憤怒,噪音,混亂。
均衡的配合心理上的驚悚:挑撥,仇恨,忌妒,孤獨,不被了解,衝突。
當你覺得片子進行到這裡,應該可以鬆開一下,喘口氣時,
氣氛只是越來越低迷,越來越冷洌;壓力直直的往下沈直到你放棄要呼吸。
努力的想要往上爬,找到光,導演卻要我們徹底對人性感到絕望。
 
以凱文媽媽的角度來著眼。敘述一個有著自閉症孩子媽媽的故事。
除了媽媽與凱文之外,片中幾乎所有其他的元素都被模糊掉。
包括爸爸的職業,家裡經濟狀況,父母感情的深淺,大家庭的關係結構,
像是刻意的被導演塗上馬賽克般,完全看不清楚。
後來聽廣播,編輯解釋道小說原著上有描寫。可見在改寫成電影之時,
被如此處理是有其目的性。
把整個氛圍眼光鎖緊在兩人的身上,構出一種電影的大型自閉。壓迫感於此而來。

凱文從小有著沒來由的忿恨,長大行為偏差。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麼會如此,
連社會大眾最期待的角色-也就是凱文的媽媽,也完全無從了解沒有線索,
不知道凱文到底是出了什麼錯,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一個孩子。

直到凱文去高中校園裡屠殺自己的同學,做出這種社會上完全不能忍耐的暴行時,
所有受害者家庭、鄰居乃至整個城鎮的人很自然要把矛頭指向這位媽媽。
什麼樣的媽媽會養出這樣的小孩?
其實指責媽媽,背後藏著一種期待。期待著媽媽可以跟社會大眾解釋,
為什麼凱文會如此泯滅人性?做出這樣天理不容的事情動機是什麼?

所謂社會的期待,當一個媽媽必然要能夠解釋孩子的行為。
要替他的人格養成肩負大部份責任。
更甚要在他變成魔鬼之後,還是要原諒他。
(說起來好像是上帝或佛祖該做的事情?)
如果媽媽連自己的孩子都不能愛,那麼她不只是沒有愛的能力而已,
且必定是冷血怪物,更被社會排擠。

故事的最後,導演有給了類似是答案的東西。雖只是非常模糊的點出。
媽媽是凡人,但當媽的終究還是會透露出某些神性。(在這樣的case裡已經不是母性了)

劇情結構簡單,但用時光穿插敘事,觀眾需要用拼湊的方法把整個圖案接起來,
程度上比較像是自己在辦案,參與度會比直敘法還更高。
導演也刻意用了大量的紅色畫面。
片頭從人浸在番茄堆裡頭,參與節慶中的媽媽臉上卻不見任何的快樂。
到滿屋滿車,被人潑灑的紅色油漆;到校園中,庭院中的血泊。
紅色在這裡充滿了憤慨與刺激,看了就不舒服;
又因時空交錯著演,我看到很多媽媽在清洗地板牆壁的畫面,都想那是漆還是血?

媽媽的手上沾滿了兒子屠殺的鮮血。
她肯定覺得自己比殺人犯還要該死。她必須背負著一個當母親的原罪。
兒子犯了錯,媽媽最該死。

除了顏色之外,有很多影像是把媽媽的臉和少年凱文的臉重疊起來。
或許一左一右,一明一暗或一前一後;
隱晦著媽媽與凱文是同一個人的兩面。
雖然媽媽如此的不認同凱文,愛的沒有立基點,極盡所能也碰觸不到對方心靈的任何角落,
但是有沒有可能,很小的可能,凱文是用力展現著媽媽的人格黑暗面?
心理學上認為,所有精神官能症都和母親有極大的牽連。
此片似乎企圖挑戰這樣的說法。
挑戰學說不新奇,令人驚艷的是,導演卻也很中立,適時點出這位媽媽的某些特質與缺陷,
平衡報導如此拿捏得宜,實所難得。

諾大的院子,簡約空曠的傢具擺飾,簡單冷靜的風格為是要對比主人翁心裡的混亂拉扯。
媽媽無助的抱著哭鬧的嬰兒,不知所措。求助醫生,專業意見皆說小孩沒有問題。
小孩專挑和媽媽獨處的時候哭,爸爸眼中的凱文和天使般可愛。

打從一開始就沒有人支持這被孤立無援的媽媽。
Tilda Swinton的長相特別,有穿透力的眼神演活了許多神怪力充滿的角色,
白透的膚色帶來冰冷的特質。此片中她自頭至尾睜大了眼睛不知所措,從不放鬆。
包括她在職場上和同事的對應,都是緊繃著神經;或許還有些潔癖。

媽媽對人群的疏離感和凱文的出現,為因是果沒有人理的出頭緒。

人生到了家庭場景中,這位媽媽對於親密感覺也是手足慌亂而無措的。
當如同魔胎轉世的凱文不斷有驚人之舉,我每每都期待媽媽這次會有什麼反應?
鏡頭帶到媽媽的臉,醞釀等待情緒的爆發空檔,猶如永遠這麼長,
半秒都難熬下,像是永遠靜止。
情緒就這樣不停的斷裂;好不容易有點流動了,又斷裂。沒預期的無情又絕對。
丁點翻盤的機會都不給。

小凱文不斷的用反抗、親密、正負向都來的交錯方式給媽媽考試。
他若純粹邪惡,大人會知道該對他有什麼反應感受;
但他挑撥爸媽之間的感情,針對媽媽又倒向爸爸的時間居多,但在一次媽媽終於發飆之後,
他突然依偎在媽媽的懷中撒嬌,溫柔的不得了。
用不可預期的情緒給親愛的人考驗,折磨你的同時,心裡還在幫你打分數,
看看你有沒有誠實的丟出心裡想法,有沒有忠於應有的信念?
至於怎樣是輸又誰贏,是凱文自己心裡的畸想,毫無正確標準也沒人知道。
這段描述人性考驗的橋段極度的寫實。寫實到令我毛骨悚然的地步。

凱文一輩子都在和媽媽作對,但最後殺光了同學殺光了全家,獨留媽媽一人。
或許解讀成:他對母親恨之入骨但是仍有本能的愛。
更可以解釋為,把母親一人獨自留在社會上,是對她最終極的懲罰。
輿論,自我罪惡感的譴責,無時無刻的提心弔膽與問蒼天也沒有答案的為什麼。
作爸爸的從來沒有進入狀況,住在同個屋簷下,和人共組家庭;
卻對於家人之間的障礙無動於衷、無技可施、最後無感到死。也算是一種可怕的自閉傾向。

描述如何玩弄人性的弱點,挑撥感情,孤立別人,無底的黑洞,
心理上的驚悚對我來說大大強過於殺人流血挖人眼珠的恐懼。

在最黑暗的地方,最容易看到微弱的光。
我不禁幻想著凱文出生後的另一個劇本要怎麼演會好些。
當媽媽或是社會上,停止用尺規來寸寸精量這個行為合不合理,正不正常,正不正確。
偶爾放鬆些拋開理智,用幽默甚至瘋狂的眼光來看一切,
會不會讓感情與自然流露的愛開始運行起來?整個家庭的命運會不會有另一番風景?

身為一個母親,被迫著要愛自己的孩子。
即使是一個自己都匪夷所思,完全不符合自己期待的孩子,
萬一就是愛不了怎麼辦?凱文一面使壞,一面心裡清楚的狠自己並不得母親的疼愛。
身為母親的無奈和壓力被描寫的淋漓盡致,我想女人最大最深的恐懼莫過於此。

片尾最終的擁抱全片唯一的亮點。令人終於有鬆口氣,氣溫回升的感受。
在鐵牢中的凱文,無從挑選那與生俱來的閉鎖困頓,
但遠走的母親,將終生活在孤獨恐懼中,究竟是誰自閉了呢?

*延伸閱讀:參考20120324 News98 發現心關係廣播節目

arrow
arrow

    費力吸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