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full-ingmar-bergman 

回想我的成年生活,音樂總是在我身邊提供慰藉的力量與釋放的出口。
既使在我感到最困難的時刻,音樂也會在我耳邊低吟,和我說話。

我曾經問過那些顯赫的作曲家、音樂家與指揮家:
音樂是從哪裡來的?
為什麼會有音樂?
為何我們是世界上唯一會譜曲的生物?
為何我們要做音樂?是怎麼開始的?

沒有人可以給我答案。

於是我臆想,音樂是上天給人類的禮物。
我不是個信徒,但我相信音樂是賦予給人,
使我們在現實中得以驚瞥自更深層世界的奇異榮光。

導演 柏格曼
2004年於法羅島
原文:
“Music as stood by my side, offering comfort and release throughout my adult life.
Even in my most difficult moments, I felt as if someone was speaking to me.”

I have asked prominent composers, musicians and conductors:

-Where does music come from?
-Why do we have music?
-Why are we the only animal on the earth that creates music?
-Why are we doing it, and how did it happen?

None of the people I asked could give me an answer.

Personally, I have a vision that music has been given to us as a gift.
I am not a believer, yet I believe that music has been given to us,
to give us a glimpse of realities and worlds beyond the one we are living in.”

Ingmar Bergman
Director
Fåro 2004

”In watching Autumn Sonata shortly after his death
I realized how important music and silence are in Bergman’s movies.
He was a master in this respect and therefore i want to thank him with this album
containing a style of music I think he would have appreciated.”

Jan Lundgren

---取自Swedish Folk Modern專輯文案


這張專輯我擁有三年多了。
拿到CD的當時讀到這些文字,感動萬分,
柏格曼只用了簡單幾個字就闡述出他對音樂的信賴和感恩。
讓我這個終日打混的音樂人,頭頂都出現了一圈光環,變成榮耀小天使似的。
既然自己沾了這光,總覺得也要對他有些回饋。

努力回想,我真正想不起來我看的第一部柏格曼電影是哪齣。
連在什麼時候看的都忘。
感覺反而像我在有意識之前,柏格曼就存在腦裡的樣子。
好像在觀影之前,就有人不斷警告我,這種電影多麼艱澀難懂,
灰暗憂鬱,語畢接著嘆一口氣。

從黑白片到2003年最後一部電視劇Sarabande,
目前只看過16部。多數作品的DVD在台灣無法取得,
很多是在國外唸書時租到的。
這些被許多朋友稱之為『文青片』(文藝青年才會看的片)
且敬而遠之的電影,其實沒有想像中這麼難以吞嚥。

大多數故事描述很清楚,角色心情轉折很明顯。
當然有許多的鏡頭設定,畫面光影等等技術面的創舉,
資淺的影迷看不懂也罷,因為那並不影響它為一部好看電影的條件。

柏格曼的電影像是一部部文學作品,精準且誠實的使用字句語言。
我絕不想說我最喜歡的是那一部,因為每年都會不一樣;
隨著經歷過不同生活再看一次,捕捉到的情緒與心情投射都差十萬八千里。
屏除掉人生哲學的深層探討,與或許是導演無新插柳,
 卻被影評用掉30張紙去論述『背後的意義』的形而上的東西,
我喜歡柏格曼電影,因為我總是看到角色有成長或轉化。
我更喜歡看到影中人物直率的表達,從深切的喜悅到最齷齪傷人的話。

關於柏格曼是如何成為戲劇電影界的巨擘,他的特寫鏡頭,
作品中偏好探討的內容等,參考書上都寫很多了;
我比較想說說從專訪與記錄片中看到的柏格曼先生。

柏格曼真是我看過最直率的人。
在訪談中無數次敘述他的童年,家庭,婚姻,與日常生活;
他總毫無保留,所有一般人(更遑論是名人)視為不該被攤在陽光下的私密,
對他來說都無需遮掩。
坦然的態度,似乎他從不把鏡頭當成會被放送出去的媒介,
每問一個問題,他就挖開自己的心靈,和心理醫生討論一般的聊起來。
從童年時期的恐懼,對原生家庭的憤怒,幾任髮妻的感情與分手,
他是連潛意識都會拿出來講的受訪者。
有時甚至坦承到讓我難以招架,啊,觀眾不用知道這麼多吧!
常常都是瞠目結舌的聽,帶著窺探別人秘密的快意,同時混雜強烈的佩服。
為什麼他可以如此無懼,如此坦蕩的把自己切開,血淋淋的逼到人眼前?
而柏格曼的誠實,完全反應在他的作品裡。
這應該是他成為史上電影巨擘最重要的因素,我想。

他說年幼時因為妹妹的出生帶給爸媽許多歡愉,
他和哥哥兩人決定密謀殺掉還在強褓中的妹妹,兩個小屁孩最後沒有成功。
手足會互相有競爭敵意甚至殘殺對方,是人天生本能。
但年幼的孩子有多少個會真正聽到心底的呼喚還去勇敢執行?
最甚,長大了還承認這件事。

他媽媽是個護士,生病可以受到母親特別的照顧,
所以幼年的柏格曼常常在生病。他很愛很愛媽媽。
他從來就不是情聖。一般人所熟知被追求或是曖昧的關係,他不懂也不在行。
自學生時代開始,就對女孩子很沒辦法。
直到他開始當導演,在職場上展現出某些權利,才開始有女性靠近他。

Ingrid von Rosen在柏格曼52歲的時候和他結婚,
他聲稱,自此他才走出了人生漫長的青春期。
這個長像神似柏格曼媽媽的女性,是他生命中的真愛。
另外那些不斷因工作而陷入愛戀的女主角們,只能稱是他很好的朋友。
他總共有九個孩子。
對這些孩子完全沒有照顧,一輩子不是沒有演好,是根本沒有演過爸爸這角色。
愧疚,當然有。
Ingrid某年秘密安排了柏格曼所有的孩子到法羅島上為他慶生,
有些孩子甚至不知道對方的存在,不過從此變成一個7月14日的傳統,
柏格曼對此非常感激。
現在他面對自己的成年的孩子們,孫子甚至是曾孫,
像對一般人擁有相同的好奇興趣,和他們當好朋友。

喜歡獨處。孤獨對他來說從來不是件難以忍受的事情;
他不是不愛說話,只是享受寂靜無聲。
生命中唯一例外的時期,是與Ingrid的24年婚姻生活。
他們極度的親密,分享所有事情。
受訪當時Ingrid在五年前過世,自此他停止所有社交生活,
再度回到他獨身,幾近與世隔絕的日子裡。

他清楚表達Ingrid的過世,使他幾乎失去生存下去的動力。
舉步維艱,他試著往前走。在法羅島上嚴格規定自己的作息,
工作的時間與進度,害怕自己一事無成。

他說自己極度恐懼死亡,一直以來都是。但曾有一次麻醉的經驗,因過敏反應昏迷過久,
他心想:原來這就是死掉的感覺嗎?不痛耶。如果死掉這麼簡單的話,那我何必害怕?
他原以為他會比Ingrid先離世,讓前妻繼承他一切財產;
現在他深信,Ingrid 會在死後的世界與他相遇,重逢。
於是死亡對他來說,無須恐懼,應該是個讓人期待的有趣開始。


看著自己多年前的訪談,承認當時腦子是一片空白,只是為了說些話好交差,
其內容根本是一派胡言。

他從來不看自己的電影,會使他非常不舒服。
面對著從自己潛意識投射出來的東西,沒有人會舒服。但是他電影還是拍,劇場還是做。
顯示他不求取悅滿足自己,只想做出誠實的作品,藉此得到療癒。

他說身為一個創作者,最不該聽信的就是那些評論家。
 不論是報紙上的,影評劇評記者社論,離他們越遠越好。
對於如此厭惡的人事,在鏡頭前他從不吝嗇的用力罵回去,淡定不帶髒字。

最有名的莫過於他曾在斯德哥爾摩劇院裡對一位劇評暴力相向,
還被罰了錢。
至今被問起,他仍非常堅持把那個混帳壓倒在地是他經過深思熟慮而不得不做的正確決定。
他很少對一個人如此憎恨,「但我希望他下地獄後被火燒」。
說最應該在劇院裡消失的人就是那些所謂的劇評家。
散佈謠言說我很難搞的那些人,都是些從來沒跟我工作過的人。

求好心切,壓力大使他脾氣不好,偶爾失控。
多年工作經驗讓他學到,當個好導演的條件,首要是照顧好身邊一起工作的人。

他非常瞭解自己每個時期的狀態,面對缺點絕不閃躲,嚴以律己,沒有面子問題。
真切活出身為人的樣貌。

在柏格曼電影中充滿了各式心理學家所稱的「原型」,因此才能使作品歷久不衰。
拍的出「原型」是因為他不斷的自我反省與批判。
他一輩子都很努力,專心的與自己拉扯。他抓住了罪惡感,抓住了羞愧感。
他的人生似乎繞著這兩個軸心在轉,一定是很想徹底的解決它吧!

而這兩件事情恰是趨動人類前進成長,與富有愛與同理心的源頭。
他在作品中焦頭爛額的想理清楚的問題,其實柏格曼早就找到人生的最終解答。

人真是奇怪有矛盾至極的動物。
見著一個如此良善,願意把自己剖開呈現給世界看的人,無一不會愛上他。
這定律大家都知道,那我們平常到底在藏些什麼?
還要怕別人評斷,怕別人不喜歡自己什麼?

對我來說,柏格曼是一個捐贈自己心靈的「大體老師」。
平凡如我們,需要修煉的也只是把自己剖開的勇氣找回來而已。

arrow
arrow

    費力吸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