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在書店亂槍打鳥的看到『父母會傷人』一書,坐在地板上看了20分鐘後,

迫不急待買回家,並且用最快最投入的速度把它看完。

看到近乎三分之二的時候,右手大拇指在12小時之內冒出了四到五個小膿包,

心裡知道,身體也證實,這本書會給我一把重要的關鍵鑰匙。

 

書的前半部分,說明了與我90%相似的症狀。我讀的時候有著很難形容的感激與慰藉,

它說出了我一直在感覺,卻又無法具體描述的狀態,

好似有緣的神醫終於幫我那查不出病因的怪病取了名字,且告訴我,

這是尋常的病,許多人有,妳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根據書上的定義,我就是受虐兒。並且還未長大成人,與母親之間還有著黏膩的情感。

 

光是承認受虐,就比我想像中的難很多。

 

生長在這世代,小時候師長的打罵多少都會有,我承受較多的是情緒言語的虐待。

說虐待會不會誇張了些?不,我該慢慢學著站在自己的立場說話。

我是一個從小什麼都有的孩子,但我不想否認,全世界傷我最深的就是媽媽。

因為媽媽給我太多,所以我不好向別人說,怎麼說都像是我的不對。

但還是不能否認,傷我最深最深的就是她。

 

慢慢清楚我那些憤怒是從何而來,絕對不是基因突變與生俱來。

雖然還不知憤怒該從何而散,但已經被定義,被認得的情緒,負面的感覺立刻被削減一半。

即便憤怒依舊,至少描述起來精準不耗時間。

這不是用頭腦想清楚的,與邏輯不太相關,是心裡慢慢的體會。

書裡解釋了父母會如何有意識無意識的操控子女,使家人之間的關係維持一個平衡,

身為子女的我們被賦予著重責大任,就是保護這個恐怖平衡,

要達成這個任務的唯一方法就是完全拋棄自我,不顧一切的將父母的需求照單全收,

遠遠擺在自己的需求之前。

加以時日,心靈的自我茁壯到有能力想跳出來,卻被家庭結構死死的壓住,

憤怒於是產生。而憤怒只是一切的開始。

 

—-控制

 

對我來說,媽媽的喜怒無常最讓人無所適從。

媽媽會在大庭廣眾下呼我巴掌,只因為我熱情的喊了馬路對面的同學;

某晚睡覺前,她隻字未提,偷偷在我的衣櫃前掛了一件衣服,

那件前兩天一起逛街看到的,我說很漂亮,但是太貴了的衣服。

記得那晚我輾轉不成眠,不知該不該和她說謝謝。

我並不開心,搞不清楚哪裡怪怪的,

說謝謝是違背了自己的心意,不表達感激是違背了她的心意。

她迂迴的用私下討好,用威脅引導我去做某些決定,且營造某種感覺,行控制之實。

 

她會在得知我男友現在狀況之後,露出極不屑又痛苦的表情,

一周後傳簡訊:『感情的事情妳就好好處理,只要妳開心,媽媽都好。』

明明是支持,卻看起來一點都不支持。我不知道要怎麼感覺。

 

所有親人都不知道,在我拿到美國學生簽證的那一天,

她哭著從樓上打電話給我,要求我不要去。拿到歐洲居留簽的那天,寫了長信叫我不要去。

這十多年間,無論我是否在國內,媽媽不斷告訴我,親戚朋友給她許多的壓力,

說是讓我太自由,愛去哪裡就去哪裡,她替我偝了大黑鍋。

事實上她沒有打從心底支持過我的決定。

於是從小到大,只確定自己紮實的學好一件事情,那就是『我的感覺都是錯的』。

 

—憤怒是對的,悲傷是值得驕傲的

 

然後我讀到有生以來最解放我的一句標題:『你不需要原諒他們』。

在感受到強烈的憤怒與自疚之後,所有的修行靜心、勵志書籍

所討論的原諒,要感恩父母方能擁有有自己的人生一說⋯⋯

對我來說都跳躍太快了。

在憤怒沒有被理解之前,大而化之的原諒是種忽視自己的行為。

輕率的原諒且會帶來二度的重傷害,忘了在哪本書裡看過的,非常有道理。

原諒應該是一種結果,不是我必須要強迫自己努力做的事。

告訴自己施力方向不要錯誤。

我現在應該好好的與憤怒同處一室,拿掉批判的眼光,儘量用各種角度觀照它。

 

而在身體上的反應是找到機會就哭。

某集鄧惠文的廣播裡說:

『醫學有研究,母親透露出的羞辱不屑的眼神,甚至會傷害到小孩的神經系統。』

聽到這句,莫名哭到五臟六腑都快吐出來。

我也就盡力埋頭用力哭,看看自己眼淚究竟有多少。

何奈當情緒排山倒海來的時候,要向自己展現同理心很難很難。

多本書裡談的“療癒內心小孩”就是這招,那力氣至今還不知道怎麼使。

和自怨自憐完全不同的是,我清楚我並不是在等別人來拉拔我,同情我,

在痛苦流淚的時候,一方面也明明白白,這是自己要負起全責的時刻了,

不論我準備好了沒有,扛起來,不再躲避是唯一的選擇。

 

原來認出憤怒只是第一步,後面還有漫漫長路。

哭泣的程序過一陣子,即會進入無止無盡的悲傷當中。

我必須永遠埋葬兒時的期待與夢想,即得到媽媽肯定與讚美的眼光。

被迫放棄從小習慣的互相依存關係,

想辦法靠單方的力量破壞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的家庭平衡。

原本單純的以為,捨不得放開父母掌控,是因潛意識也不想放掉爸媽給我們的好處:

經濟援助,人際關係的幫忙,替我們擋掉家以外的衝突等等。

其實沒有這麼簡單,甚至不足構成理由。

許許多多早已經濟獨立,不與父母同住數十載的成年人,仍舊困在與父母黏膩的關係裡痛苦。

相反的,我現在認為,若是我還擁有爸媽的經濟援助,人際幫忙,擋掉衝突等等好處,

我很可能根本不會走到這一步來。

時間空間沒有被拉開,我無法看清楚,他們帶來的毒素其實更多於養分,

與面對小時候無助的自己的痛苦比起來,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帶予來的便利,

實在一點不值得戀棧。

 

我錯誤的把愛與被控制與痛苦的感覺綁在一起,

而不論那是誰帶給我的,終究承受其苦的是自己,也只能靠自己解套。

我哀悼小時候天真爛漫,會寫情書給自己的我,

悲傷自已善良的特質沒有被媽媽看見,沒有被溫柔地承接。

這些痛處會清楚的出現,代表我現在有能力處理這些事情了,應該感到驕傲才是。

我必須要有勇氣為自己站出來,不認同父母的點,才能尋找再次認同的可能性。

 

最令人感到壓力的是,作者要我們去和父母對質。

許多個案都表示『只要能讓我好起來,飛天遁地我都願意做。就是別讓我去面對爸媽。』

這完全就是我的心理寫照。常常覺得我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和媽媽談心裡的感覺。

罩門需要被破除,作者說:不用飛天遁地,在這世上你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去和他們對質。

而且要快。

並且要有破釜沈舟的決心,很可能父母會惱羞成怒,與你徹底斷絕關係,

斷金援,聯合其他家人來指控你是個叛徒之類的。

看到這裡,心情沈重且壓力好大,懷疑真非要把事情搞得這麼大?

 

我回想,去年底因為家裡換傢俱與清運垃圾的事情,曾經與媽媽大吵架,

電話吼完之後我寫了一封信給她,表明我的感覺心意;

於是作者要求服用的這帖藥,我算是有做到了。

而媽媽當時的反應也與作者說的一模一樣,在回信中顧左右而言他,

並沒有針對我說的點道歉或反駁。

當時我非常不想看她的回信也是對的,因為對方怎麼反應並不重要,

在鼓起勇氣說出來的當下,我就已經成功了。

 

憤恨她忽略她,與順從她,其實是一樣的結果。

結果就是我並不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而是活在父母的羽翼/陰影之下。

果就是,我並沒有辦法用絕對客觀的角度去看清事實的真相。

我用各式各樣的投射與情緒,去掩蓋了事實的本來面貌。

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去除這不成熟而黏膩的情感,找到自己是誰。

 

憤怒像是手上的膿包又紅又腫,沒有外傷,完全自體內發出,

皮膚科醫生用針挑,硬擠再上藥。

『父母會傷人』這本書像是那隻消毒過的針,讓人陷入尖叫痛苦的深淵,

但事發過後,心靈的碘酒與抗生素,該往哪裡找去?

該從哪裡汲取養分讓傷口癒合?

 

站內延伸閱讀:

不能愛的母親--翻譯1
媽媽的公主病
當子女簡單嗎?

 

 

『父母會傷人-張老師文化出版』網路書店連結

arrow
arrow

    費力吸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