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DB連結:Author's Anonymous 匿名作者
一對有錢頂客族的夫妻,一個傻不愣登美少女,肯打拼的文青男,
與愛耍帥提當年勇的退休老兵,和戲份最少的弔兒啷當小玩咖;
六個人湊在一塊組了一個寫作社團。
每個人都懷著作家的夢,都想一躍成名,被簽約成為暢銷書作者。
湊夥開會時,互相激發靈感,當彼此的讀者給建議,
每個人吐出來的評論都是純粹的支持鼓勵,加油打氣,超正面,超激賞的模樣,
當漂亮太太嬌嗔的啜泣說:
『噢不~我做不到。我就是寫不出那個角色的性格....我抓不到訣竅。』
其他五人不約而同的安慰,否認她寫的不好,
盡給些浮面的建議,看起來有意幫她解決寫作上的瓶頸。
但從電影開始的第一秒,觀眾就很明確的感受到電影裏沒有一個人是誠懇的。
有錢老公是個驗光師,穩定工作讓他可以充當洛杉磯上流社會的一員,
娶到漂亮無腦的老婆是他此生最大的成就。老婆想當作家,他就盡力討好,
依附她想當作家的夢,自己沒事也拿著隨身錄音機,錄下幾句靈光乍現的句子,
卻沒真正坐在書桌前蹦出個子兒來。
飽讀詩書,崇拜著各大名家的文青男,精蟲衝腦的煞到傻不愣登美少女,
苦於暗戀,兩個月來也沒有任何寫作進度。
何奈命運捉弄人,平常要想一個簡單名詞都會語塞的美少女,
莫名其妙的拿到了一只合約,要出書了。
消息一出,其他五個人各自在心裏掀起風暴,行為不同,心態卻如出一徹:
嫉妒啊,嫉妒的不得了。
這部低成本的喜劇小品,沒有大明星,對白也不幽默,故事更沒有爆點,
卻如打水漂在我心裡泛起幾圈漣漪,因為它講的是友情與夢想的黑暗面:嫉妒。
說實話幾個演員也不算演的出色,卻看起來特別自然,
因為那些見不得別人好的情景和對話,你我一定熟悉。
當獲知朋友得到了一個自己夢寐以求的理想時,第一秒的驚訝是真的,
接下來扭曲的臉部肌里要擠出燦爛的咧嘴笑,『噢天啊~恭喜妳,真是太好了!』
難度最高是要快速安撫兩秒內竄燃起來的嫉妒之火,
並且在接下來的十分鐘之內盡力掩蓋內心受到的打擊、憤怒、憑什麼、失落、不平衡、
怨懟與悲傷等等情緒,並如何用適當的台詞與對方繼續對話,
而不被對方察覺這突來波濤洶湧。
問題是有可能嗎?
往往是越描越黑,此時說任何話都莫名變成酸溜溜的醋意,
一再一再的修改詞彙,越改越糟。
潛意識卻在此刻常常大力的出賣自己,或者說,太忠實地呈現你。
有嫉妒心是凡人的必然。有趣的是,人人在此必然之下,底線是保持好形象。
好形象就是看起來很替對方高興,無私無我,不能讓對方發現你在嫉妒,
而掩蓋真實情緒往往使得場面變得尷尬無比;你知我知,卻萬萬不可說。
勵志作家都說,要成就美好的生活其一要素,就是要懂得去找自己的『族人』。
可謂興趣相投,生活目標乃至作息一致,比較容易替自己創造幸福的感覺。
寫作社團該是六個人互相鼓勵圓夢的地方,
結果卻是找了一堆自己的族人來燃起嫉妒,揭開瘡疤。
看著別人擁有,讓人如坐針氈的難受,迫使我們必須做點什麼去痲痹這感覺。
劇中的老兵於是自己掏腰包發行了一本小說,卻封面封底都印錯,銷售量奇差無比;
漂亮太太想儘辦法要牽線權貴,好成夙願當作家,卻以被老公抓包外遇而收場。
文青男追不到美少女,黯然失魂的過著打工生活,
不久發現美少女的出書合約是和編輯上床睡出來的。
早些年,我以為嫉妒可以促使人進步,後來發現並不然。
就像劇中的每個人,因心裡不甘願而狀似開始奮發圖強,四處找機會,
過度用力的結果卻沒有一個善終。
因為嫉妒的力量,讓我們把所有焦點眼光放在別人身上,
自己的手再怎麼用力,都是使錯力,
此時究竟是為誰而努力?
為了比他好,為了有面子,為了證明ooxx....
實際上我們離夢想越來越遠,越來越遠。
初衷早已被埋沒在一堆身邊阿貓阿狗的人生故事中,
原本想要的自我實現,都成了『證明我沒有比別人差』的實現。
夢想與幸福會被弄得髒兮兮,再也不純粹。
嫉妒,是自己沒有勇氣伸手拿自己想要的。
夢想的成立需要某些代價;跳過付出代價的階段,想直接坐享其成,嫉妒由此而生。
唯有當自己把力量收回來,眼光放在自己身上,
看看手上擁有的優勢與劣勢,誠實面對自己願意為此付出多少,
知道自己是誰,想要什麼,嫉妒之心瞬間蕩然無存。
冷靜想想,他人的一切所得所失,與自己絲毫扯不上關係。
他中樂透,就代表你不會有錢?
他幸福美滿,代表著你一定所遇非人,會被拋棄劈腿?
他升官加薪,讓你無法升遷;搞不好公司即將擴張,你註定要當他老闆。
別人的快樂成功,不代表自己的快樂成功機率會減低或增加,
這是連統計學都不需要會就可以明白的簡單道理。
要什麼,自己去伸手去拿就是。
別人的命,我們幫不了、也要不到,
是那卑劣的人性用嫉妒心提醒著我們,好事會發生,只是這回不是你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