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levendeRain 

IMDB 連結:Du Levande. 

(英譯You, the Living. 中譯人生如是)

 

連看幾本療癒的書,筆記本裡待辦的功課越來越多,

有書上建議做的心理的功課,也有世俗間工作的功課。

偶爾感覺負擔很重,提不起勁來往前進。

時不時又陷進情緒低潮,懷疑自己悲傷擔憂的感覺要多久才會散去。

 

於是我想到這段影片。

兩年前在電影院看的時候,這段影片重重的打到心底,讓我拍案叫絕,又想哭又想笑。

用現下的心情再看,一幕幕灰濛濛的荒謬意象,竟是如實地鏡射著真實人生,

居然也為我帶來極為同理的安慰。

 

當所有人都搶進了電梯,唯獨醫生被落單在外。

大家寧可先上了樓等,也不願在樓下等讓醫生先上去;

電梯外,診間裡,醫生沒出現之前,還不都一樣要等。那我們究竟在急什麼?

 

醫生氣喘吁吁的上了樓,一大疊厚厚的病歷表等著他,

他冷靜且不帶感情地吐露心中想法。

    

我是一位心理醫師,已經27年了。

我累死了。年復一年,每天聽病人們哭吆他們對生活不滿意,

要我幫忙,幫他們尋找快樂。

我想說,我真的受夠了。我自己的人生也沒多有趣。

人們總是要求太多,就是我多年來的結論。

人想要追求快樂,但同時老是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又吝嗇。

老實說,我覺得他們都很卑鄙,大多數啦。

我花這麼多時間在當醫生,試著讓一個卑鄙的人感到快樂,實在很沒意義。

根本就行不通。所以我也不這麼做了。

我現在都只開藥,越強越好。事情就是這樣。

 

不是嗎?人人都想要快樂。有了小快樂,還要更快樂。

什麼時候才會感覺足夠?

這年頭,人們看待金錢的追逐遊戲,並不是被鄙棄或拋到腦後,而是深深埋藏不給看見。

深怕給人知道了,會被嘲解為『勢利眼』,

因為書上都說,活得快樂最要緊,而有錢的人都不快樂。

於是人們一股腦兒地把箭靶從對準財富,轉向追求快樂,

相同的迴圈再度重演,只是場景從華爾街辦公室挪到心理諮商室。

我們要求自己不斷的跑跑跑,追追追,最終得到一包超強效的藥片,即是我們此生的救贖。

 

試著和不舒服的感覺共處一室吧!那也是我們的一部份,且很可能是大部分。

別急著想逃開悲傷、孤寂、痛楚、不被愛、被遺棄的感覺,那或許是人生的常態。

幸福快樂是一種狀態,

也是藉由藥物或外在刺激改變人體荷爾蒙就可以達成的目標,

苦苦追求某個目標,只是在飲鴆止渴,沒完沒了的。

當我接受現實生活的樣貌,即是Roy Andersson電影中那一團灰白迷霧,

其中蓋著一張張撲克臉,不斷重複著似乎沒有深義的對白。

突然感到安慰,因為他們都跟我一樣,無奈寂寞,

或許底下也有一顆還在跳動的心。

 

我現在覺得好多了。

 

花絮:飾演心理醫生的素人演員,不是心理醫師,是樂手。

他在 50’年代從斯德哥爾摩音樂學院畢業,當了31 年的管風琴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費力吸啊 的頭像
    費力吸啊

    海明威38號

    費力吸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