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grandebellezza 

IMDB連結:絕美之城 (英文片名:The Great Beauty)

 

這是一個有錢老阿伯在羅馬市區的閒晃日記。

沒有故事性,沒有角色描寫,只是透過傑普這位過氣作家的眼光,

看著羅馬日日夜夜發生的景物,映照些許他對人生的感想。

 

但別用劇情片的角度去看,就絕對不會失望。

這長達兩個小時半的形象廣告,羅馬市政府不知道是不是全額補助?(笑)

拍好電影絕對是城市或國家的最佳行銷,近年來觀眾對此手法也不陌生,

但還是要很佩服歐洲人的勇氣,可砸大錢,耗費人力,『燉』出如此無梗的電影,

而且居然還抱了一堆小金人回去!

若不是製作團隊對於羅馬本身的吸引力有絕對的信心,是一定做不成的事。

 

走在城市的街頭,每天悠忽悠忽的過,沒有定論沒有結局,

只有當下的一景一物,或許震撼或許完全無感,但鏡頭過去了就過去了,

我們擁有的,只有生活切成的片段與自己腦子裡的回憶。

用這樣的角度來縮影人生,好像也挺貼切。

 

看到別人在身邊死掉,看到侏儒,看到最豪華的盛宴,

最無聊的河,寂寞的天花板,

可愛的孩子,樹,美麗的女人從身邊走過,

好吃的派,墮落的毒品,各式性愛,千年古蹟,

躺在吊床上喝酒曬太陽,

為了讚頌神性偉大而造的藝術品,成群野鶴出現在你家陽台,廣場上的長頸鹿。

 

生命,荒謬可悲到了極點,同時又是全宇宙最精彩又過癮的事情。

 

除了宣導觀光之外,此片還是有做大格局的野心。

電影中輕描淡寫了義大利最為人詬病的犯罪問題,

社會結構的怪象,乃至階級問題,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宗教,

指出名流貴族在葬禮上的作秀,社交場域中的人性假面等等。

 

諷刺的告訴觀眾,真正了不起的藝術品,其實鎖在某些人的家裡。

最賺錢的後現代畫風,出自于一個憤怒的小女孩。

 

在觀賞時自己有一個很大的收獲,發現我是真心喜歡音樂的。

瑰麗壯闊或細緻微小的風景,大至山河小至聖修女的嘴角紋,

若是沒有大量的音樂襯底,這部片大概很難讓觀眾坐得住。

了不起的攝影技巧配上音樂,常常會以為自己在看一部音樂錄影帶;

從電音,搖滾,清唱,歌劇,無伴奏大提琴,交響樂,到New age都有 ,

各式各樣的雜燴,說明羅馬是又前衛與又具歷史價值的城市。

 

令人眼花繚亂的派對,喧騰的音樂,但導演把大家送出戲院前的一刻,

使用的主題曲,前後只用了四個音,兩句話;配上Lungotevere 的河景。

 

   

簡單的旋律,其實背後藏著很多玄機。

五聲音階裡,它只用了四個音;

不但如此,第一個樂句和第二個樂句完全相同,

只做了節奏重新放置(Rhythmic Replacement)。

藍色的第一句從小節的第一拍開始,黃色的同一句,從小節的第三拍開始,

造成後面的所有重音改變,於是句子中多隔出了一個逗點、喘息(紅色的V記號)。

譜中的圓滑線,看起來主樂句是由1+4小節所構成,即五小節為一個樂句;

但其實多唱幾次,會發現這五小節中可以再細分成三、甚至是四小樂句,

好像怎麼分句都可以?因為它成功玩弄了我們耳朵對強弱拍的既定印象,

所以一段10小節的音樂,不同於一般理所當然的8小節,

聽起來雖然有點沒完沒了,但還算合理又順耳。

短短幾小節,精簡,卻重複再重複,造成了某種心靈洗滌的效果。

 

 

古羅馬帝國的墮落,與現代資本的墮落,看似無奈的歷史輪迴,

最後,用幾個簡單純粹的音符終結,忘了那些凡塵俗世的blah blah blah,

回到最初的根本吧。

 

 

 

 TheBeautitudes 

步出戲院,下過雨的臺北夜色頗美,心底湧起一股輕盈的幸福感,

像傑普說的,形而學上的人生失敗也好,功成名就也罷,都只是變戲法而已。

不自覺的哼起『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中國古調的五聲音階,接到這首歌來順的不得了,兩首異曲同工,

和The Beautitudes 不同的是,茉莉花的樂句工工整整,兩小節一句,

沒偷偷在節奏上動手腳,於是聽起來相對保守乖巧,民謠感重。

用同樣的和弦套上去,非常搭配,比傳統的和聲稍微有現代感一些。

 

Jasmine 

 

 

arrow
arrow

    費力吸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