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中年,到底有多迷惘。
早晨從手機螢幕解鎖的那一刻起,到底有多焦慮。
不是沒有出去走走看看,但連要寫一篇遊記出來都困難重重,
並非找不到字形容當時的感覺,
是想著紀錄那一時的感覺會不會太膚淺。
不是舊地重遊,很多地方都沒有去過,
但是那副好奇興奮的眼鏡不曉得跑到哪去,
想要嘰嘰呱呱和閨蜜們分享的心情淡薄了。
童話般的可愛建築沒這麼稀奇了,瑞典人吃的東西沒這麼古怪了,
天到底有多冷也不想再形容了。
是膩了乏了,還是真正接受了這個國家的樣貌,用不著討論批評。
是心如止水,還是真正認清了我住在這裡的事實,
用不著帶著旅客的眼光介紹瑞典。
總之,當我坐在車裡放空,看著窗外的景物,覺得越看越像台北。
隔一段時間就會翻翻舊文,亂點(百年依舊未整理的)照片,
發現該PO的都PO了;過去的回憶也消費的差不多了。
新東西在哪裡?
好像人生就這樣卡住了,一灘死水。不。像爛泥巴,
想前進但是拔不出腳來踏步,好不容易掙脫一點點卻又落錯方向。
我再也不是那個笨笨想戀愛的小女生,
社會期待我可以為人妻,為人母,還要會賺錢;
期待自己變成一個社會菁英,專長有所發揮。
結果沒一樣做得好。
從5歲到現在唯一沒有變的是,無時無刻澎湃的內心戲(是天份還是詛咒)。
明明就是魯蛇,只會在部落格裡呢喃自己童年的心結,
呢喃先生有多幼稚,呢喃貓咪有多可愛。
翻開網路世界,真營養的東西也是少之又少。
讀一堆心理書,想把自己的心剖開挖乾淨,
試試能不能藉此多甩掉一點泥巴,讓往後日子腳步輕盈一些。
有用嗎?一半一半。
有點像西藥,讀書或看視頻的當下感覺很止痛,很有希望,
過了一陣症狀會反覆再來,疼痛感或許有減輕一些,
部位或許有轉移。 這樣是有效還是無效。
也可能藥在心裡慢慢累積能量,撐出些廣度與深度,
下次遇到困難時會比別人容易些,誰知道。
耳根子異常的軟,軟到被先生戲謔地隨便亂折;
軟到晚上睡覺會被枕頭壓到耳朵痛;
軟到太容易受暗示所以不敢算命;
軟到看見臉書上朋友做些什麼就覺得自己有義務要跟上,該配合,
日子久了就說不出自己最想堅持什麼。
張曼娟說:過了 35歲,看到旁邊的人都已經升遷往上爬,
自己卻還在原地沒有動的話,就要接受自己不是屬於衝刺事業的人;
此時應該多把時間專注在過的幸福快樂這件事情上。
說來,尼奇在這層領悟上比我有先見之明。
成功的人不見得快樂。心裡知道,但我講都不敢講,
因為無業之人講這句只會變成酸民。
天氣晴朗的午後,會出門走走去找貓玩,
在無人的河邊,與優靜的草原中間,真心喜歡這很廢又平靜的小日子。
唯與我心靈相繫的朋友們遙遠且有時差,
許久沒與他們深聊會覺面目可憎,除了日記的碎念之外,
蹦不出什麼值得思考深入的點。
身體最大的負擔都在廚房裡,必須花很多時間打點吃的,
與安排洗衣服,打掃倒是不必,自制力還夠東西不太亂,
維持基本清潔就可以。
心裡的負擔都在和尼奇的相處身上。
(我就是一個界線不明的人,搞不清楚是他難相處還是我難相處)
只要他在家,總是先看他在幹嘛,才決定我要幹嘛,
這不是真自在吧?此時覺得自己更魯蛇了,
住在一起這麼久還不能習慣,還有半輩子該怎麼辦。
從前自己一個人快步在燈火通明擁擠的城市裡,
明白每個熟識的人,隨時伸手就可以碰到,但不免寂寞。
在這兒不出門,不要看到任何一個人,反而感覺沒這麼孤單。
平靜的小日子裡越活越退縮,有著無限可能,但是自己越來越渺小,
幻想可以把童年和中年的界線畫出來,把未來和現在的界線畫出來,
是否藉此可以讓自己膨脹一點,看看自己落在地圖上的哪一個點。
很想念MIU,很想阿公阿嬤,很想很想很想很想很想很想(漸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