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公公在多斯蘭自蓋的度假小屋
不積極。
在瑞典,給寵物安樂死的頻率高出台灣許多。
他們對生死的哲學和亞洲不太一樣,
連對人的醫療都是船到橋頭自然直,
雖然他們安樂死仍不合法,但我相信其日不遠矣。
北歐的臥床老人比例較亞洲低很多。
原因或許誠如大家想像,瑞典人比較捨得、想得開,
但我漸漸明白,豁達的心理背後,
是一連貫的民族性與國家風氣的體現,
一言以蔽之就是『不積極』,做什麼事都一樣。
偏左派的社會民主主義政府不鼓勵爭名奪利,
均富,或說是均貧;牛交給政府幫你養,定期定量分牛奶給大家喝。
金錢絕不是至高無上,賺越多稅越重,
能力高的人有義務要幫忙弱勢的人。
簡而言之,政府主要幫忙把所有人的財富均分,
不讓有錢的太有錢,窮的人不至於餓死街頭。
物產不豐饒,並不是找塊地種菜就可以吃飽;
人口稀少,內需就更少,除非你賣的東西專攻外銷,
賺不了大錢就罷瞭,繳完稅可能還要背一屁股債。
他們要戰勝的是大自然的寒冷氣候,不是別人的頭銜。
搶得到多少資源要看老天爺臉色,而不是踩著同伴的臉往上爬,
可能是基因,或許是政治,更是雞生蛋蛋生雞地互為因果,
造成他們潛意識裡植入的概念,
瑞典人認為,太積極激進的態度,對獲取幸福沒太多用處。
在醫療上也是這樣,年紀太大的人不該浪費有限的醫療資源,
國家花十幾年好不容易養成的醫生,
不該只是努力讓沒有生活品質的病人活著。
寵物沒有國家保險,要是醫病花費過高,
或會拖累到飼主的日常, 就該快快讓他們好走,
最好把遺體捐出去做研究。
既然人力不多資源有限, 所有的事情剛剛好即可,
不需要拼了命的求最大化、CP值不用太高。
不積極的性格呈現在小事情上更明顯。
郵局寄包裹有到就好、多久不重要;
到銀行辦事平均等待一個多小時,有辦成就很偷笑;
超市等待結帳的人大排長龍,仍只會開兩個收銀台慢慢刷;
小孩報名課外才藝班有的也要等上幾年,
小學畢業了還不見得上的到課;
等待移民局的回應更是天殺的遙遙無期。
小朋友的才藝班現象是個很好的例子。
要在社區裡的文化教室報名學琴為什麼會這麼難?
因為文化教室規模大小,要端看社區的經費,半公立的,
一個小鎮上的教室可能只有三至四間琴房,兩個老師。
這兩位老師上課的時數可能只有每週六小時,
若是有上課需求的學生同時超過六個,老師也不能接,
因為再多時數可能社區負擔不起老師的鐘點費,
琴房的管理人員也會需要加班費,和多出來的電費。
再多聘幾個老師呢?那更貴了。
因為每個工作者後面所需的保險負擔遠比薪水成本高得多,
而且多老師等同需要多教室;
有辦法多蓋幾棟樓來當音樂教室嗎?
光是多收一個才藝課學生,後面扯出的結構影響之龐大,
那不如讓大家慢慢等待,免得勞師動眾之後又遇到國家另一波少子化?!
不積極的態度造就許多生活上的不便利。
沒有純然的服務業,大家一切靠自己。
外送宅配不發達,因為地方太大,人工又貴不划算,
沒有24小時商店,因為沒有大批的勞工願意犧牲自己的生活品質去輪大夜班,
店員晚上六點一到也要回家煮飯⋯⋯
那大家減低自己的物慾就了得,
下班後啥都別買了。
不積極導致國家沒效率,
凡事沒有效率的缺點,是生活處處不方便,
還會逼死我這從小就被灌輸人生就是要努力往上爬的人。
但我是個渺小又語言不流利又沒生產力的外籍居民,
有什麼能力去批評人家政府幾十年來的運作?
只能慢慢學著欣賞低效率的好處,發現其實還不少。
像是,勞工權益至上的工作環境,讓大家普遍重視家庭生活與私人時間,
不會一股腦的都把時間投注在工作上。
沒有滿街的診所和便宜健保,瑞典人多靠自我保健,少看醫生。
沒有服務業的結果,就是大家在專業之外學會很多技能,
砍柴換水管鋪地板,從煮飯到報稅都靠自己,
瑞典人似乎可以從打理好自己的生活獲得較高的成就感,
不僅止於同儕的讚賞或是老闆給的升遷,活得比較踏實些。
當家裡馬桶壞掉, 無法上廁所的緊急程度不亞於心臟病患需要裝支架的時候,
水電工和醫生的社會地位就會一樣高,領的薪水也會一樣多。
雖然明知道他們的專業訓練可能差很多,但當我們需要的時候,
他們付出相等的時間(讓你枯等),
所以沒有誰比較低階,各行各業都很重要。
(其實還是有點階級啦,他們就特別看不起老師)
在亞洲社會被評為低學歷又失業的魯蛇們, 來到這裡可以找到另一片藍天。
最重要的,效率低造成人民的物慾低,
消費少, 產生的垃圾與廢棄物就少。
沒有過多的24小時超商浪費人力與電力,
沒有太多飲料選擇, 沒有好吃的夜市路邊攤,
農產沒有因為供不應求就濫用藥物與肥料。
對,瑞典人連吃東西都非常不積極。
近百年來吃一樣的早餐也不嫌膩,吃的量與樣式都不太講究。
[圖]咖啡與硬麵包。
買新東西很貴,於是多用二手貨。
地廣人稀,摩托車全無用處。 課稅高,無法炒地皮炒房。
沒有預算與工人增建太多房子,於是留下了大片的原始森林地,
也因為氣候寒冷,為求保暖房子普遍蓋的不大間, (卻備有很大的儲藏室)
平均身高超過180的高大維京人種,
就這麼心甘情願的窩在小小的房子裡過小日子。
(也有不少野心勃勃的就搬到加州去住...)
原來,效率是一種污染。
我早上在陽台上呼吸著鮮甜清涼的空氣,領悟到這點。
因為沒有效率,他們的藍天綠地才沒有被過度開發的工廠污染,
我可以帶貓到河邊去看鴨子游泳,看別人釣魚。
路上有成熟的莓果可以採來吃,食安問題不需要過於擔心。
或許,把物質慾望降低50%,能夠換來多一點健康和生活品質。
縱然沒有便宜好吃的滷肉飯,珍奶綠茶手搖杯,
沒有百貨公司週年慶,沒有隨叫隨到的搬家工人。
同時也不需忍受壅塞的人潮,潮濕悶熱的臭氣,
和不小心吃到地溝油的恐懼。
或許,把成功的定義放寬50%,
能夠換來些做自己的自由,免於社會的過度評價。
走在寬敞乾淨,車子永遠停下來讓我先行的街道上,
看著沒有鐵窗與雜物的漂亮陽台排掛在老式磚牆的房子上,
每家院子有顏色不同的花,窗子內都透露著溫馨的妝點,
我明白其實不需要比較,在不同國家生活各有各的好。
天地下沒什麼可以好處拿盡,壞處一概不承擔,
要馬兒好,就得給他吃好草。
要享受方便,就要犧牲渴望野性的心靈。
羨慕別人有好環境的同時, 問問自己能不能忍受沒有效率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