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book on the road

老二哲學的真意,僅是為了把自己保留在舒適圈裡,

安於較無競爭戰鬥,避免隨時神經緊繃的生活嗎?

 

近日有個剛開學的一女中學生,

從住家頂樓一躍而下結束自己生命。

敲中我腦門使怒火熊熊燃起的是新聞稿中一段話:


『⋯⋯並透露女兒當初其實是想上(師大)附中,

比較能夠表現突出,但因認為女兒分數有達到北一女,

加上夫妻倆都是北一女及建中畢業,雙方皆念醫大,

因此希望女兒可以延續名校,沒想到女兒就讀後,卻備感壓力。』


(節錄自由時報社會版2017-09-06)

 

四個月之前,被我教了六年的小C剛考完高中。


她身為家中唯一的孩子,沒有哥哥姊姊可以當範本,


或許生活中會有點寂寞,我從國小四年級看著她長大,


常常在課堂上和她天南地北的聊天。

我知道她很用功、從不補習,在校成績與才藝都很優秀;

 

自考前幾個月,我就用一派閒聊又有點認真的語氣跟她說:

『最好不要考太好,剛剛好最好⋯⋯附中真的比較好玩啦,相信我。』


『考到剛剛好也太難了吧!為什麼不能考滿分?』

『對啊真的有點難,但想想看,如果妳真的考最高分,

最後還是想念附中的話,能嗎?會被罵死對吧?』

『好像是。』

 

後來我們又聊了一些彼此對高中生涯的想法,


我覺得學校的風氣和同學合拍與否是開心學習的關鍵;


而她喜歡挑戰,測試自己的各種極限。

六月中我離開台北,七月初就在臉書上看到她上北一女的慶祝文,


在心底為她喝采,她知道自己要什麼,也順利達成目標。


 

我不想浪費時間批評龐大父母群對名校的愛慕與迷思,


那是上一代想不開的事情,留給他們自己去解決,

我們無力改變。


而處在這樣的環境中,聰明一點的年輕人早該替自己找到江湖一點訣:

就是無論如何,不要考太好!

 

試想,若考到滿級分,

認識的親戚朋友街坊鄰居全校上下都來替你放鞭炮,

接著就會問志願會怎麼填?

你蹲在馬桶上苦讀的時候他們都不知道在哪墮落著,


現在卻十分關心起你的人生目標與志業,

好吧也沒關係,這是人之常情習慣就好。

只是,此時你的心裏在想什麼?

如果最想讀的不是台政清交,又不是電機法律醫學院,

你說得出口嗎?

就算勇敢說出口,是不是已經料見,

你小小的心聲會被擴大再擴大,


被全世界解讀為此舉對不起國家社會的栽培,


會被祖宗八代吊起來打洗門風?好吧這樣說太誇張,

但你真心覺得自己承受得了那些最愛家人的驚慌/失望/不可思議的表情?

別說接下來的漫長人生了,

很可能連自己能不能活到開學當天都有疑問。

 

文化中長久以來形成的僵化思考,單一價值,


若還口口聲聲說有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真的太噁心。


因為早在選擇之前,你們就洗腦成功了。


那些選項,都是假象。

 

這絕不是單純做父母的問題,不是很好也沒有太糟,

只是一種社會現象。

集體的氛圍本來就會直接影響著個人的決定。


但若是你好巧不巧的剛好少了一點五分,落到第二志願⋯⋯

從此之後會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生。

並很快會明白,那扼腕寫錯的唯一一題是人生中最棒的失分。

 

第二志願之後的人生,怎麼選都沒有人會有話好說。

『分數只到這兒啊,沒有辦法。』


周遭的大人們在某種關卡上已經承受了一次小小失落,

剩下的心情反而很容易客觀且平靜,

說得難聽點或許有點放棄的心態下,

不期待你等於不限制你,

於是我們可以獲得廣大做自己的機會與空間。

 

對許多膚淺得要死的長輩來說,
沒有了第一,

其他的反正都差不多。


就像從沒有人會記得去年拿銀牌的人是誰,

他們無話可說,默默地把眼光移開,

我們拿回生涯規劃主導權的機會就大大地增加。

 

第二志願除了可以讓你自由,


還讓人有許多時間思考人生中重要的哲學問題。

孔子幾千年的尊尊教誨依舊殘存在我們的細胞裡,

永遠怕自己不夠好,怕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而自己是誰?興趣與熱情在哪裡?

這是少年時期最需要搞清楚的課題。

 

我們被保護的太好,成長過程中我們被介入的太多,

八隻眼睛24小時的盯著我們看,

盯我們的青春不能長歪,

盯著我們不能被任何東西污染。

然後呢?然後我們長得很正直沒錯,

但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能力把手伸到框框外,

被制約到連碰觸框框都會電到縮手。

 

因為『大學只有這些系可以選,不然你到底想念啥?』


甚至『全台灣只有一間叫台大,其他不如不念。要不要隨便你』

說這種話的長輩,是逼死人了還嚷嚷著『我都讓孩子自己決定』。

 

老二哲學的真意,僅是為了把自己保留在舒適圈裡,

安於較無競爭戰鬥,避免隨時神經緊繃的生活嗎?

不。

 

我說當老二可以獲得的自由開闊,

是金字塔頂端人一輩子最奢望卻不可得的夢想。

當老大不能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頭上有多少的光環,就是社會對其投以多少的枷鎖,

讓人不得不根據“各位”的期待走上一條“康莊”的道路。

 

基測與指考失去的那一點五分,所帶來的複利,


是讓身邊的人有機會學習失望;


讓自己有機會發現踉蹌跌一跤原來也是種甜頭;

原來世界之大,所以無論如何都要謙卑;

是得以誠實聆聽心底的想望,找到人生的樂趣與目標,

培養自己許願的能力與野心。

 

祝福天底下所有可愛的孩子們都不要功成名就, 只要活得踏實自在。

 

延伸閱讀:當子女簡單嗎?

arrow
arrow

    費力吸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