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use

 

從每晨夢裡醒來開始算,你被多少事情影響著?

 

你看著誰發表了一篇聲明稿,誰又Call in 到電台談論一些事情,

心裡起了多少漣漪?

網路上幾個鄉民的唇槍舌戰,口水噴的到處都是還弄到記者來採訪,

你贊成哪一邊?

近日常常在娛樂版看到某藝人的新聞,想說奇怪他是什麼時候變這麼紅,

可能是新專輯有比較好聽,去買來聽聽看好了。

上班跟朋友MSN,他說另一個女生瘦了好多,還有某某上個月結婚了,

誰誰在路上撞見誰大肚子都快生了,某人可能會去大陸工作。

 

你心裡是否恐慌著,我應該快點來做個什麼

﹝分手,結婚,離婚,未婚生子,換工作,外調,被告,….什麼都好啊!﹞

否則朋友們就不會有人討論我了怎麼辦才好!

 

台北捷運上人手一台iphone,上網吃到飽,各類雜誌隨你翻到爛,

所謂資訊爆炸蹦蹦蹦,就是在還沒睜開眼睛之前,

已經不曉得有多少Giga的資料想從你身上砸過來。

 

而你,你在做什麼? 另一台終端機嗎?

負責處理、歸檔,還是輸出什麼其他的資料?

 

你想要當終端機,還是當個有血有肉的人?

有血有肉的定義,不在於你站在哪邊為誰搖旗吶喊,

在於你心裡有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聲音。

 

近來看了兩部有關法律的女性影集,殺時間之餘,

深刻感到了解灰色地帶和許多無奈,是人生課題裡的必要之惡。

 

這些美國影集裡,有好多次律師主角非常巧妙的打贏了官司,

驕傲著正義被自己伸張後,發現他的客戶其實才是壞蛋。

會被鬧上官司的事情肯定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狀況,

若不把所有証供攤在法庭上,一一推敲檢視,

誰都沒資格妄下評斷的不是嗎?

 

每件事情的背後都是由一連串的故事引出來的,

只因欠於了解而否定掉「情有可原」,

將來回望對現在的熱血沸騰,必然會有懊悔。

判斷,很多時候確實是一種暴力。

 

那都不要有看法嗎?是的。

對於無關乎自己的事情,我認為不需要有任何看法。

如果有,想在心裡就好。為何要喊給全世界人聽?

 

放在娛樂版面裡的東西,是要你當娛樂就好,不用認真。

(雖說好友的名言『狗仔的話一定要相信』這句話我還是常常謹記在心)

誰跟誰離婚結婚小孩要歸誰,是法官的工作。

要全民公審政府也沒付我錢,我又何必。

 

記得某公民老師說:真正進步的社會,全民對政治的參與度應少於50%。

對政治議題過度反映,顯示人民對環境沒有安全感。

如果你沒安全感,應該更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是嗎?

 

大多數﹝尤其有關負面的﹞時刻,人群是麻木又盲從的。

對了解越少的事情,越容易受到煽動。

 

其實我也是。

 

想獲取他人的認同,是全體人類的心願。

然而不幸的,常常在情感上的認同後面,

會牽引出一串金錢的關係,利益的糾葛,權力的轉移等等。

獲取認同的背後,通常沒有想像中跟好朋友異口同聲說出同樣的話,

開心的互相擊掌般單純。

 

我常因為看一個談話性節目之後就很欣賞某個人,

又看了一篇報導之後180度翻轉的討厭他。

也常因為一個人的身分特殊,他講的話我不曾懷疑,

爾後發現他只是說說,其實沒多少能幹。

 

我不難過自己被輿論耍著轉圈圈,因為那就是他們存在的目的,

也不因為年少無知,輕易相信別人的話而沮喪,

但在今後提醒自己保留一點空間,想像別的可能。

日久可見真章,關於人性,永遠難以以自己渺小的心智度量。

 

另一方面,最難過得知有一種朋友,因為自覺看透許多醜惡的事情,

從此憤世忌俗,防人像防病毒般的戰戰兢兢。

也不是非要關閉七情六慾,對任何事情無感無痛到冷血的地步。

保有赤子之心,容易受感動的人,是可愛之最。

 

其中的拿捏關鍵,在於有沒有自己的定見。

 

定見來自許許多多生活經驗,和對自己的了解。

曾有一個業界的前輩說:

「活到這把年紀,喜歡的就是喜歡,不喜歡的也不要勉強自己了。」

如果你真的同意一個想法,就大膽的同意它。

不需要在乎社會是不是跟你持反對意見吧!

 

我絕對不只一次非常不信邪的,為了個鬆餅三明治跟大家去排三個小時的隊,

卻失望與惱怒綿綿不絕,完全想不通這怎麼值得大家瘋狂?

或許排隊人潮中無人在乎到底好不好吃值不值得浪費時間,

只在乎可以跟網路鄉民分享一起擠來擠去的參與感。

是我認真了。

 

從小被教導要謙讓,桀傲不遜與自大是萬萬不可。

長大發現,這麼都乖巧過了頭,變得唯唯諾諾,自卑自憐,

長輩有比較關懷,成就有比較高,還是男友比較疼愛?

都沒有吧。怪了。

 

跟著人群走,明明覺得不妥的事情最後出包的機率十之八九。

一次次的實驗結果,證明還是跟隨心底的聲音做,就算做死了也圖個痛快。

 

別人說好聽的音樂我還是會拿來聽,

別人說好吃的餐廳我還是會快去吃;

聽完以後,真的不愛這種類型的就是不愛。

吃完以後,口味不合我就會跟朋友說那好難吃。

 

如果有朋友因此跟我絕交,那實在是太棒了,

代表以後在圍繞身邊的,都是跟我聽同一種音樂,吃同一種食物的朋友。

物以類聚,近朱者赤。相信人生來都有趨吉避凶的本能。

 

很可惜,通常這樣就絕交的朋友少之又少。因為這個不合總有別處會合。

所以建立自己一套篩選系統極為重要。

幾次經驗之後,應該要懂得歸類出,誰推薦的餐廳通常真的會好吃,

誰說很好看的電影,千萬就不要去看。

誰特別愛講聽起來極為專業,實則相當不專業的見解。

朋友絕對是珍貴的,但要懂得看面向來感激。

面對某些人,你只需掏肝掏胃,不用掏心掏肺。

 

懂得納入建言絕對是好的特質,但前提是要有能力過濾哪些是建言,

哪些是賤言。

雜亂的資訊中,如何篩選訊息才是應該訓練自己的功課。

Facebook上面的連署活動,有53, 278個人說讚,你還是想清楚再按。

 

有回逮到機會跟好友抱怨起某部電影真沒誠意,有夠膚淺;

語畢,我頗有感觸的說:人老了,會越來越挑剔。

這樣很不好耶,因為也越來越不容易受感動了。

好友回:是啊,不過別忘了,容易受感動的人也很容易被摧毀。

 

多麼有道理的一句話。那些纖細的心靈觸角,放到職場上,

講話稍尖銳的老闆絕對會讓她很快送醫急救。

這是歐巴桑與小女生臨界的重要指標之一。

 

節目上的人格分析師說:你不會因為別人的愛變的比較有價值,

也不會因為他不再愛你而變成垃圾。

那些藍綠色的黨派,扯爛的夜市補教花系列劇情,把你氣死以後,

他們的日子過的逍遙自在。

你的價值如果是自己所賦予的,就很難被環境左右,被人操控。

要確認自己的存在感,不需透過附和別人之所言來達到,

無時無刻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麼,說什麼,是最有存在感的體驗。

 

同理,那些耍你的罵你的討厭你的人,有沒有少過一塊肉或是過的很不好?

如果沒有,你為什麼要害怕去討厭別人?

每次要替他們想藉口說他們可能不是故意的。

 

我常覺得那些聰明成功的人,是因為節省很多時間做無聊的掙扎。

討厭就討厭,喜歡就喜歡。關於想法,對自己負責任就好。

你說是剛愎自用,閉關在自己世界都行,

不輕易受外界打擾會活的比較踏實快樂。

 

外面聲音太多,反而找不到自己。

讓自己在心裡下一場大雪,把所有雜音都吸收掉,

聽音樂就好。好好體會許多沒有對錯的事情,都會是美的。

 

 

一位我非常崇敬的爵士小號手Christian Scott 說,他從很小開始練習,

叔叔就告訴他一個觀念:

當別人說你很爛,不要相信他。當別人說你很棒,不要相信他。

只要全神專注在你正在努力的方向就好。

送給看到的人,也希望與快邁入30後段的自己共勉之。

 

另,以上這帖藥方,絕不適用於男女感情問題。請千萬小心服用。

 

 

arrow
arrow

    費力吸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