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優格, 是不得已.
平常張羅三餐, 練就在超級市場用優雅鎮定的姿態穿梭,
十分鐘就買好一個星期菜的功力.
補貨是一個重要的概念.
看到冰箱缺了什麼, 就去補一些回來.
洋蔥, 蛋, 大蒜, 薑一定要穩定的供應.
其它的只剩選擇題: 花椰菜, 青椒或菠菜, 偶爾有氣質地吃蘆筍;
雞腿, 牛絞肉或豬絞肉, 偶爾驕傲地買買魚.
橙, 香蕉或蜜桃, 季節來時才能快樂的吃櫻桃.
遇到柳橙汁在特價的時候, 最是無奈.
我不愛喝牛奶. 但為了看起來健康,
會禁止自己肖想便宜清涼的汽水.
又沒有所謂無糖綠茶或優酪乳這款東西.
左岸奶茶和咖啡的滋味好像躲在腦袋裡的某處,
虛無縹緲地連線索都難尋.
於是在純品康納兩瓶五塊的時候, 怕酸的我,
也找不到藉口不買.
不過最近倒是發現在順口和健康中取得一點平衡的'美國豆漿'.
喝起來很像小時候的統一蜜豆奶;
美國食品一向是甜死人不嘗命. 這次也沒有例外.
蜜豆奶一瓶小小方方的, 配上幼稚園的圍兜兜,
似乎就完整了一幕憶兒時的鏡頭.
印象中喝蜜豆奶的時候總是在外頭: 去郊遊或是當早上媽媽的菜場跟班.
曾經, 一個跟我不怎麼熟的阿姨請我喝蜜豆奶,
把涼涼的小方盒塞到我手裡;
媽媽壓著我的頭教我道謝,
一會兒在耳邊念著: 拿著就好, 不要壓!弄的手黏黏沒地方洗喔!
大部份時候我都挺聽話, 也不喜歡手黏答答的感覺.
可是喝草莓蜜豆奶的時候, 說什麼也一定要轉過身去, 壓一下那小紙盒.
因為還有什麼比看到細細的吸管裡, 短暫出現迷人的粉紅色,
聞到盒中冒出甜甜的人工香味更另人心滿意足?
這裡的豆奶一瓶兩公升, 很難想像會有人請我喝這樣的東西...
從沉甸甸提回家的路上, 直到倒進馬克杯的動作, 也很難把手弄到黏黏的.
過程, 是面無表情的.
我不是個巧克力狂,
所以連零食的選擇都成了一種挑戰
熱熱的甜甜圈, 一個可以膩嘴兩個星期.
架上數十種洋芋片嘲諷著每個人的青春痘和體重.
於是, 吃優格成了一種妥協.
至少它是甜的.
如果記得帶小塑膠湯匙, 也可以拿著在路上走.
吃的時候不會製造太多的雜音; 換言之, 就減少機會引起路人的側目.
撕開鋁鉑時, 要輕輕的; 否則弄的手黏黏可不好受.
於是可以繼續著我優雅鎮定的姿態, 面無表情的心態,
在家裡喝豆漿, 在外面吃優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