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餡兒這種東西,在瑞典很普遍,超市裡就可以買到現成的。
主要內容物是奶油、大量的糖、和杏仁粉,
網路上可以找到自己做的方法。
此款麵包體偏濕、紮實,甜度適中,
對台灣人來說,這是可以當早餐吃的麵包,
但瑞典人不能接受。
甜麵包只能是下午茶喝咖啡的點心, 不能當正餐。
正餐的麵包通常又乾又硬, 沒味道,拿來當飯配食物吃。
我是個極度的杏仁愛好者,
從果仁到加了香精的台式杏仁茶都愛不釋手,
連洗廁所的清潔劑也偏好買杏仁味。
說到杏仁味,和肉桂的命運雷同,
喜歡的人愛得要命,討厭的人一聞到要逃之夭夭。
曾有一個朋友說,他不敢去超級市場,
因為前些年,台灣超市門口流行擺賣養身杏仁粉的攤位,
整間店都是杏仁味道,自動門一打開他幾乎會吐出來。
在瑞典超市買的杏仁餡(mandelmassa),
是一整塊很像『捏麵人』的東西, 還有彩色版本可以買。
他們有時會桿平一片,鋪在蛋糕外面做裝飾。
(有名的瑞典公主蛋糕是綠色的,復活節通常會做黃色的....)
自己做杏仁餡可能更棒,但是買現成的味道也不差,
所以如果麵糰發酵成功就沒啥問題,算是麵包類的入門款。
麵糰材料
奶油(室溫) 100g
牛奶 2dl
新鮮酵母 25g / 或是乾酵母粉 一大匙tablespoon
砂糖 1 dl
蛋黃 2 個
麵粉 7 dl 左右
內餡
杏仁餡 100g (Almond paste/ mandelmassa)
奶油(室溫) 50g
[圖]現成杏仁餡。出處網站。
作法:
1. 用小鍋子融化奶油。將牛奶加入,整鍋加熱到37 度。
2. 乾酵母+麵粉+砂糖和在一起,
將溫牛奶慢慢加入,並且加入蛋黃。
3. 加入鹽少許,打到麵糰不黏手、不黏鍋。
4. 灑一點乾麵粉在麵團上,放入烤箱和一杯熱開水關起來,
等待一個小時發酵至兩倍大。
5. 將麵糰拿出來桿平(約60x25cm)。
杏仁餡和室溫奶油攪拌均勻,塗上麵皮。 不需塗太薄。
6. 將有餡的麵皮對折(不要壓)再對折。繞成一個圓圈後,
上下面反過來放在烤紙上。
7. 表面用刀子劃開幾刀。等待45分鐘左右再讓它發酵成兩倍大。
8. 塗上蛋液,用175度烤15分鐘左右即可。
食譜上寫200度,但我試了兩次都表面焦黑,
即修正為較低溫,以免麵糰中間未熟。
注意事項:
此款麵糰比較濕,整形時要小心。
塗餡時不需太平整太薄,可以厚一點,整坨也沒關係,
否則吃的時候會變成餡料與麵糰融化在一塊兒,
會使麵包更軟爛而且吃不到餡。
後記: 關於杏仁的小趣事。
接待過到台灣的瑞典人三枚,
都被我帶去喝于記杏仁茶。
不約而同,他們聞到杏仁茶的第一個反應,
都是極度驚訝的表情, 看著我說:
這就是我們小時候的一種漿糊!
原來從前瑞典人也有一款經典漿糊,如同我們小時帶去美勞課用的,
綠色塑膠圓瓶身加上深紅色淺蓋,
而他們的漿糊聞起來就是杏仁茶。
時至今日,漿糊早已被膠帶與膠水取代,很少人用了,
氣味隨著年歲慢慢消退之時,居然在台北街頭被杏仁茶喚醒⋯⋯
世界真奇妙。
結局是三個瑞典人勇敢的試了一口之後,沒人敢喝。
我仍努力尋找瑞典的杏仁味漿糊,買到再和大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