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派其實最麻煩的是外面那層脆皮,但我覺得好吃的派精髓也在此。
看了食譜才知道鹹派的派皮和甜點的差異,不只是加鹽與加糖而已,
還有比較簡單的,麻煩的,較脆與不脆的不同口感。
不同口味的鹹派當然有與其搭配完美的派皮種類,
但有時候手上材料不足,或是時間不夠想偷懶,不見得要全照著食譜上的做。
自己混搭另一種派皮其實無所謂,只要有辦法把餡料匡住就行了!
根據某本派食譜,整理了下列三種不同做法,有不一樣的特色和口味,請依需求使用。
A. 傳統奶油款
優點,簡單易做最好吃,準備時間快速,口感酥脆。
缺點,不太健康,奶油吃多了易膩口又上火。
拿它來裝鮭魚菠菜、肉派都非常好。
材料:
3 dl 麵粉
100g 冰奶油
1 茶匙 鹽
冷開水適量
攪打時先把2 又½麵粉放到碗中,留一些麵粉待桿麵皮的時候用。
奶油從冰箱拿出來切小塊,用螺旋狀的攪棒打。打到快成型時,真的覺得太乾再加一點點水。
B. 馬鈴薯派皮
優點,馬鈴薯容易取得,吃起來雖不脆卻爽口,奶油份量減半比較健康。
因為麵糰濕度較高,為三種派皮中最好桿開的,不費力氣。
缺點,馬鈴薯要事先煮好打碎比較花時間,且不易控制濕度容易失敗。
其實所謂失敗就是桿不成形,爛糊糊的破碎。
(萬一遇到這種情形就只好死馬當活馬醫,太濕加麵粉,太乾加水)
食譜上拿這款派皮配蘆筍派,可以增加只吃蔬菜類的飽足感。
另外因有加小蘇打粉,此款派皮烤過後會澎的比較厲害。
材料:
2½ dl 麵粉
一小匙 小蘇打粉
少許鹽
2-3顆(約200g) 馬鈴薯 煮熟並且搗爛
50g 冰奶油
C. 優格派皮
優點:軟脆適中,健康好吃不膩口。絕對和外面賣的鹹派皮不一樣。
缺點:材料中需要一種台灣不好買的凝乳,是一種介於優格和酸奶油中間的乳製品。
瑞典文叫Kesella 或 Kvarg。根據食譜,此種派皮需要先烤一下,再放餡料,準備時間稍長。
在桿麵皮的時候比較難桿得開,麵糰會比前兩種稍硬些。
材料:
3 dl 麵粉
75g 冰奶油
1 dl Kesella 凝乳 (在台灣可用優格代替,但可能要小心水份過多,多加一點麵粉)
鹽少許
Kesella 的軟硬度,請看視頻參考。用優格取代時比較能抓得準其中差別。
三種材料的做法皆同:
冰奶油切小塊,並將有材料在大碗中混合均勻,直到不黏手。
用手搓揉並放在桌面上桿成薄片。手、桌面、桿麵棍上要先灑一些乾麵粉才好操作,但也不宜加進太多,麵糰會變硬。
麵皮桿好後,把桿麵棍放在中間,用輕輕捲起,移到派盤上鋪好。
鋪好後拿叉子在麵皮上戳洞,即完成。